邵陽新聞網11月26日訊(通訊員 徐銀芳 屈葉樂)近日,武岡法院特邀調解員關賢躍等人成功化解了6起因房屋合同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,企業(yè)訴請業(yè)主補交房屋面積差價的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件。
2020年至2021年期間,王某、李某等6人先后購買了某房地產公司的商品房,并簽訂了《商品房買賣合同》。合同約定:房屋面積存在誤差,雙方按產權面積據實結算房價款,實行多退少補。辦好房產證后,房地產公司發(fā)現實際房屋面積比其合同簽訂的面積多了1.19-1.96平方米不等,遂要求王某、李某等6名業(yè)主補交購房款。因協(xié)商未達成一致,公司遂訴至武岡法院,要求王某、李某等6人補交房屋面積差價。
收到案件相關材料后,武岡法院立案庭法官徐銀芳認為該案案情簡單、權利義務關系明確,有調解的可能性,為減輕當事人訴累,決定將該系列案委派給特邀調解員組織調解。
“房屋面積不對,要求對房屋面積重新測量!”“產權證在銀行抵押,沒有拿到房產證,搞不清房屋面積”“房款已付清,雙方錢貨兩清,不存在補交房款”“購房后還在償還按揭貸款,沒有能力補交房款”,王某、李某等6名業(yè)主道。
“房產證已經辦好,房屋面積要按照產權登記的面積計算,按照合同約定,你們是要補交房款的,這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,你們還想抵賴嗎?”公司代表人氣憤道。
關賢躍等特邀調解員針對購房人拒付差價的不同情況,“背對背”做調解工作,向業(yè)主釋法說理,解釋商品房面積的判定原則及處理方法,勸說其依約履行補交義務。同時,積極與房地產公司溝通購房人的實際情況,依靠法情融合逐漸縮小公司和業(yè)主之間的分歧。最終,王某等3名業(yè)主當場補交了房屋差價,其余3名業(yè)主達成分期履行協(xié)議。
安居才能樂業(yè)。購房是人生的一件大事,而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是購房中的首要“關卡”,涉及到購房人和開發(fā)商的權益和義務,不僅能夠督促購房人和開發(fā)商雙方積極履行義務,亦能規(guī)避將來可能產生的不必要糾紛。下一步,武岡法院將繼續(xù)依法妥善平衡商品房買賣合同各方當事人利益,加大對該類案件的調解力度,盡力促成合同及時履行,有效化解矛盾,服務法治化營商環(huán)境。